寫在防疫期間: 品牌能做什麼?
如果品牌無法上前線防疫,或在實質需求上使上力,那麼,至少還能向這個社會散播一點溫暖與愛
從2019年12月初開始,新冠肺炎從中國開始持續延燒、蔓延,截至目前,全球近60萬名確診病例、超過2萬人死亡。疫情狀況沒有趨緩的現象,連不容易接觸人群的英國王室與英國首相等政府官員都難逃感染。
台灣從1/21出現首例病例後,開始戰戰兢兢防疫,17年前的SARS經驗讓我們面對這次疫情挑戰著實沉穩很多,雖然台灣目前累計病例超過200,每日新增病例也開始穩定以2位數的趨勢成長,但相對於多數國家,現在的台灣真的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了。
從疫情蔓延初期,我一直在想,品牌在現下的艱難時刻能做些什麼?
照顧自己,穩定利害關係人及供應鏈
防疫跟所有緊急狀況都相同,自救後才能救人,就像台灣在第一時間徵收口罩、限制出口。品牌也是一樣,在思考如何為防疫貢獻一份力前,先將自己照顧好。
在這個時刻,不造成防疫團隊負擔,就是最基本的貢獻。
你可以先檢視品牌本身的作業型態是否存在感染風險,是否應該做適當的調整。包括是否該尋找替代的供料生產地、相關的防疫措施是否規劃、有沒有防疫演習讓所有員工都清楚。
除此之外,盡可能讓所有的利害關係人都能清楚知道現況,在防疫期間,「驚喜」是最不需要的事情,無論好消息、壞消息,主動提供適度「透明」的資訊才能讓所有人感到安心。
如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不斷強調,做好必要防疫措施,盡量維持正常生活型態。這不僅是對每個人說,也是對品牌企業說~
所以,在出一份力之前,先照顧自己、穩定利害關係人的情緒、調整供應鏈盡量讓品牌維持正常運作。
加強防疫呼籲,關注最親近的員工
無論大品牌、小品牌,在防疫期間最密切不可分的就是日常與品牌密切接觸的人。這些不僅僅只是客戶或顧客,更重要的是不要忘了每天一起工作的內部員工。
最基本的加強防疫宣導,提供必要的防疫物資,要求員工及訪客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並保持1公尺以上的距離。
有些品牌因為工作性質許可,開始實行WFH(work from home)的遠距工作模式。因為媒體的重點報導,讓許多企業紛紛跟進。不過對於難以遠距工作的製造業或其他產業別,遠距工作看似是無法採用的解決方案。
實際上,即便無法100%落實遠距工作,也可以將大部分的會議形式改成視訊,減少面對面接觸的機會。
除此之外,完善的補償及懲處政策也能鼓勵員工主動地在必要的情況下,進行居家隔離或是自主健康管理,以及主動避免不必要的群聚活動。
配合防疫政策,調整營運方向
隨者疫情持續延燒,政府的防疫政策或建議也隨者疫情狀況逐步調整。相關的品牌,也應該配合防疫政策調整營運方向。
舉例來說,美食外送服務App,為了確保居家隔離者與外送員的接觸,短時間就增加了門口取餐的選項。又像是,在中央「建議」電影院應該採取梅花座、售票少於100名時,部分業者第一時間響應,調整營運系統。
這些非強制性的防疫建議,都有賴相關品牌的主動調整,才可能更全面的將防疫網落實在社會中。
有力出力,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防疫初期,在短期間增加口罩生產線的台灣國家隊絕對是最令人驕傲與感動的。
不過除了台灣國家隊之外,防疫至今有許多企業,在這段期間不斷地貢獻產業專長,停下生產線,轉而生產防疫物資,或是提供防疫、隔離必要的專業與服務。
不只是台灣,各國也隨著疫情狀況惡化,紛紛投入協助防疫。這些企業不乏國際知名品牌,如: Tesla、LVMH集團、Dyson。
近幾年,所有品牌不斷強調的企業社會責任,現在就是最能履行對社會承諾的時候了。
所以,如果你的品牌能出點力,現在就是時候。
給點溫暖,尤其在這關鍵時期
如果你的品牌,沒有辦法在這段時期做出任何實質的貢獻的話,那麼,給這個社會與身邊的朋友一點溫暖吧,尤其是在這關鍵的時期。
這段期間,陸續收到不少品牌透過email寄發官方的、創辦人的關心信。無論是向顧客清楚說明疫情對於經營的影響,試圖讓顧客放心,或者是單純寄發關心,希望為顧客打氣。在這關鍵的時期,所有人都需要一點點的信心與溫暖。
品牌是具有影響力的,如果我們在這關鍵時期無法做出實質的生產貢獻,那麼,傳遞溫暖出去,社會比其他時候都更需要一點正向的力量。
台灣防疫的這段期間,雖然有出現短暫的物資搶購,但所幸至今都只是短暫現象。相較於部份朋友從歐美傳回的訊息,台灣真的讓人安心很多。
有些朋友問我防疫期間,品牌能做點什麼事,其實我第一時間並回答不出來。我看到的更多是企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大家無私的貢獻,這種在危急時刻展現出來的無私精神,應該根本不存在在許多品牌的品牌定義中。
一直到前一陣子,當我在與一名資深品牌顧問聊天時,被他提醒: 「現在這個時刻,社會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正向的力量,這就是品牌能做的事情」。這才提醒了我,品牌的影響力不應只是在順境時能夠鼓舞人心,同時,在逆境時,也應該要能安撫人心。
對於多數無法為防疫貢獻實質力量的品牌領域而言,傳遞溫暖與愛,就是我們能夠做的企業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