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新世紀,打造有意識的品牌

去年在Wolff Olins, 我們開始探索品牌在未來十年間會如何發展,這場大流行病加快了探索的腳步…

本文經作者Robert Jones授權轉載及翻譯,原文刊登於Wolff Olins

幾年前,我們跟(RED)一起打造了平台型品牌的概念,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多科技品牌運用這樣的概念,讓使用者能成就過往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像是共乘、租房、募資…,Uber就是這樣的例子。

而在那之後,我們想知道:接下來呢?

不過隨之而來的,是冠狀病毒在沒有人預見的情況下重擊了所有人。

這場危機,讓所有人都被窒息的不確定性所包覆;心情在災難與假期之間游移徘徊。在這樣的氛圍與壓力下,讓人很難清晰的思考許多事,但,這就是正在發生的事情。

然而,從歷史的軌跡也能發現,每當大流行病發生時,也都加速了「改變」的進程。印度作家Arundhati Roy曾寫到: 大流行病是找到更好的做事方法的契機 (this pandemic should be a portal to a better way of doing things.)。

這場危機,同樣讓「探索品牌下一步」的想法變得更急迫。

我們生活的方式及…我們為什麼生活? How and Why we live

隨著疫情爆發,「科技」扮演了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它讓多數人能夠溝通無礙、能夠聯繫親友,讓人們能正常地工作、學習,甚至是體驗藝術、看診就醫;科技也加速了實體到數位的轉型,例如電子支付的加速普及;又或者是遠距工作取代了日常通勤,讓出差成為了一件非必要的行為。

原本以為需要面對面的活動,全部都在「線上」找到了方法。

「線上」讓「地理性」 幾乎消失。

跟在其他國家的同事同一時間工作,卻好像他們只是在隔壁辦公室;各種教學機構在過去十年間都謹慎評估線上教育的可能性,但都在一夕之間採取了線上教學。

此外,在這場疫情中,人們不分國界、遠近地互助,重新定義「家庭」和「彼鄰」。

這個現象隱含的更深層意義是,

個人主義的價值觀正在快速地轉變成群體性的價值觀。

在全球大多數的個人主義文化中,這是一種新型態的「團結」,讓這種團結發酵,成為了國家更重要的功能。這樣的效應與變化,讓社會從過去三十年以來極端的個人主義及統合主義(corporatism)中脫離,這會是長期的現象,但轉變會越來越快。

許多公司已經表現出這種團結感,從重視股東(shareholders)利益轉而重視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s)的權益。除此之外,群眾必須找到其他娛樂方式來購物,但不僅只是從實體商店轉移到線上,而是從「消費」這件事的本質。

疫情過後,有一些習慣會恢復,但也能預期大眾與企業的基本心態將會出現一些長期且根本的變化。這場危機正在改變我們生活的方式,甚至改變我們生活的理由。

所有的這些變化,都推動著新型態的品牌崛起。

品牌的六個時代 Six ages of brand

品牌,不單單只是銷售某些產品或服務的機構,同時乘載了某些特定的意義。

人類有將事物「品牌化」的天性。最早,在牛畜身上烙下代表所有權的印記,到了工業革命期間,透過將事物品牌化來做為品質的保證。隨著媒體革命,透過廣告,經過「品牌化」的產品能觸發消費者的情感衝動,強化人物形象或自我形象。隨著國際企業的崛起,企業把自己「品牌化」,創造歸屬感和忠誠度。

而在最近二十年,品牌提供了平台,讓人們有機會嘗試過往做不到的事。

而現在,一個新型態品牌類型正慢慢崛起: 一種「有意識」的品牌 (the conscious brand)

責任心與響應力 Responsible and Responsive

從兩個面向來定義「有意識」的品牌: 責任心與響應力

首先,責任心,指的是那些有良心、有良知的 (conscientious),有著強烈責任感的機構。跟傳統的CSR相比較,我們將責任心看的更深入、深層。

企業不只是運用資源、能力和影響力,而是以世界公民的身份,在群體中扮演他們角色;不再只是表面追求合法,卻鑽漏洞做出不道德行為,而是所有行動決策都確實符合道德標準的要求;不只是單單銷售產品給消費者,更是能夠號召群體一同做出改變;不再只是一昧滿足各種個人主義的慾望,而是致力打造團結的氛圍。

他們目的將不再是刺激更多消費,而是減少。

不過有意識的品牌不僅只是有著比CSR更強烈的責任心,它還同時必須反應靈敏、具有高度「響應力」。

試著想像一下,一個有生命的有機體,它具有感知力、有意識,能隨著環境條件調整自己的情緒與型態 (姑且稱之為響應力,就像響應式網頁(RWD)能隨著裝置調整成最適合的樣貌)。這種有機體,可能很原始、還沒被精煉但具有意識、智能;它們不像企業是個巨大的群體,那些高度機械化的行為還沒形成,型態也許很不成熟,但卻能不斷變化。這些生命體,有著「有機意識」,而不是為了「人造的目的性」而存在。

有意識的生命體,能隨著時間學習、調整與成長;同樣的,透過機器學習,一個有意識的品牌也能持續響應環境變化、市場需求、客戶情緒而變化與成長。

責任心與響應力,是一個「有意識的品牌」不可或缺的兩大因素。

跟平台型品牌比較就能發現,平台型品牌更像是賦予能力讓使用者做到更多事(empowering);但有意識的品牌,則是透過責任心與響應力,帶領群眾順應需求做出更有意義的「改變」。

許多品牌都致力提升責任心。像是瑞典能源公司Vattenfall,希望在一個世代的時間內,能讓我們生活在一個不需倚賴化石燃料的世界。Uber在Dara Khosrowshahi的帶領下,認知到純粹演算的平台型品牌難以永續,進而針對空污、減塑、乘客及駕駛安全提出相關措施。在過去幾周,幾個品牌如AT&T、Tesco和eBay紛紛採取行動,支持檢測站、供給醫衛人員並且發放個人防護用具;而在另一個維度,維基百科則展示了群體學習的潛力。

不過多數企業都還未能成功採納更內斂、更接近生物響應式的方式。

也許在這場新品牌的競賽中,決勝的關鍵在於誰能轉變成第一個完整的「有意識的品牌」。

對商業至關重要

站在商業角度考量,具有高度響應力的品牌,因為靈活多變,總是以最適當的形式展現,我們認為將會最容易引起大眾的目光;而具有高度責任心的品牌,則能在企業營運上得到社會的認同與允許。

有意識的品牌揉合兩者的優勢,無論是商業上或是社會上,都將創造最大的價值。

一個品牌如果不希望漸漸與社會期待脫鉤,那麼著手開始打造一個有意識的品牌,會是將這個風險最小化的方法,同時,為了能快速響應環境與需求,也能將創新與成長的機會最大化。

最後,如果大流行病是扇門,現在是時候推開並穿過那扇門了~我們不該只是準備迎向品牌的未來,更要一同創造它。


作者: Robert Jones

Robert 於Wolff Olins擔任品牌策略,同時也是UEA MSc Brand Leadership、FutureLearn線上品牌課程的創辦人及教授。

著有The Big Idea、Branding: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相關連結

  1. 原文: Conscious Brands — the race to make a better brand
  2. Wolff Olins 官網
  3. UEA — MSc Brand Leadership (碩士課程)
  4. FutureLearn — the secret power of brands (免費線上課程)
歡迎分享、追蹤、留言!
也跟我們説說你的品牌視角吧!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的主題,請給我們1–5 claps
如果你贊同這篇文章的觀點,請給我們6–10 claps
除了在這裡關注我們,你/妳也可以
追蹤我們:品牌視角FB官方粉絲頁
閱讀更多:品牌視角官方網站
合作夥伴:365品牌練習
Youtube:品牌的第n種可能
分享文章

留言你的看法與觀點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