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力 x 商業力】#3. 陽光伏特家: 透過平台與體驗,成就綠能公民投資
陽光伏特家透過平台成功讓全民都能參與太陽能投資,但真正讓陽光伏特家成功的,除了完善的募資平台模式,還有將複雜投資簡化到極致的品牌體驗。
提到投資太陽能光電,第一個浮上腦海的印象是什麼? 發電效益不高? 投資回報長? 需要有大面積的屋頂或地面? 又或者是投資金額龐大,動輒幾百萬或是幾千萬的投資? 企業才有能力投資,跟一般消費民眾無關?
2016成立的陽光伏特家,將企業級投資成功轉變成一般民眾也能參與的小額投資項目。
筆者服務的企業剛好有計畫投資太陽能,因此有機會將企業級投資與陽光伏特家提供的服務擺在一起比較,從品牌面向與商業面向來看,會有什麼有趣的發現呢?
目錄
品牌面向 Brand Side
陽光伏特家的Purpose/Proposition/Personality
商業面向 Business Side
品牌力 X 商業力
品牌面向 Brand Side
訊息清晰且有溫度的設計,親和力高的品牌形象
陽光伏特家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整體的品牌識別、語調都充滿著溫度與滿溢的親和力。
品牌商標巧妙地使用了「房子」、「陽光」、「電」這三個元素,不多也不少,清楚地說明了提供的服務。品牌名稱更是直截了當的命名為「陽光-伏特-家」,其中伏特當然就代表了發電,「伏特家」更是巧妙地運用「伏特加」的諧音。第一次聽到的想像,彷彿是喝了點「伏特加」後產生的暖活感~
在文字使用上,標語是:「最有溫度的太陽能全民電廠平台」,就如同品牌伏特家一樣簡潔、清楚、明白。沒有一點點試圖引導閱讀者到其他方向或是模稜兩可的用字。
其他網頁中的文字,像是「匯集愛」、「愛心綿延」、「放大愛心」、「共享」等用字,甚至是每個案場的可愛命名,都顯現出親和、容易接近的品牌語調與形象。
優秀的使用者體驗,提高嘗試的意願
真正讓我出資第一塊太陽能板的原因,是因為陽光伏特家優秀的使用者體驗。設計優良而且訊息清楚的出資介面,將複雜難以理解的太陽光電投資,轉化成一般消費者也能看懂的訊息。
清楚的圖表、案場模擬配置、以及清楚明確的專案計畫表,都將潛在投資者可能會面臨的疑惑一一解答。
同時,出資者的案廠只要一有進度,就會以e-mail的方式提醒出資者。這跟企業級投資,通常需要專案經理人盯緊進度,督促廠商回報狀況相比之下,真的友善太多。
講到使用者體驗,就不得不提陽光伏特家提供的一個月試用的「體驗伏特家」。
在我洽談企業的太陽能投資時,許多廠商都會提到「完成後會有監控系統」,但實際的監控系統長怎麼樣、介面有不友善、好不好用,更甚者,不同廠牌之間提供的監控系統有什麼差別? 這些問題幾乎在洽談過程中,只能非常模糊的口頭敘述。
但「體驗伏特家」不同,透過直接試用一個月的時間,讓消費者直接了解未來投資後,會使用到的介面與資訊,減少未知所造成的不安感,進而提升投資意願。
會產生如此直接的感受,無非是因為同時體會到企業級投資的繁雜與陽光伏特家的簡潔。其實太陽能電廠建置的流程,不會因為使用者介面簡潔而減少必要的流程,而是陽光伏特家將電廠建置的繁雜流程通通包辦,留給消費者的只剩下最簡單的出資、出屋頂。
堅定的品牌方向,將「綠能」公民化
有幾個大方向在陽光伏特家各種公開訊息中都是相對清晰的。
- 推動綠能,全民參與- 無論是陽光伏特家或是前身的綠能公益與綠益共享,品牌創立至今的方向都很明確,希望透過全民的力量推動綠能的普及。
- 將複雜的事簡單化- 陽光伏特家為了能讓公民出資這件事盡量的簡單、直覺,替一般消費者將複雜的太陽光電投資(跟台電、能源局申請相關文件、跟太陽能板廠商洽談/評估、簽訂複雜合約…等)簡化成只需要上網出資。出資簡單易懂、投資回報明確,才讓綠能公民化這件事成為了可能。
- 放大綠能公益- 陽光伏特家不僅希望達到全民參與,也期望能放大綠能帶來的公益效果。除了最早綠能公益的「桃園國際兒童村」,將捐款放大1.8倍,透過與企業的各種CSR合作,擴大綠能公益的受益群眾。
陽光伏特家的Purpose/Proposition/Personality
*3P代表Purpose(品牌宗旨:成立的目的、願景及野心)、Proposition(品牌價值主張:提供給目標消費者的產品、服務),及Personality (品牌個性: 消費者對於品牌的感受)
Purpose (品牌宗旨): 讓一般人輕鬆成為綠能出資參與者,使「永續發展」真正落實生活。
我們認為這段敘述最符合品牌宗旨。在這段敘述中出現四個關鍵的核心: 「綠能」、「參與」、「輕鬆」、「永續發展」,精準呼應陽光伏特家服務的內容、方式及目標。
Proposition (價值主張): 在陽光伏特家平台上提供屋頂、綠能出資與想透過綠能放大愛心的民眾不斷加入,也帶動更多正向循環。
我們認為陽光伏特家提供的價值主張是能讓全民參與的「平台」。這個平台媒合了有屋頂、有資金的民眾一個交易與投資的管道,將更多綠能帶給參與者。
Personality (品牌個性): 溫暖、有愛、周全
- 溫暖: 可以從整體的品牌識別風格、文案、logo以及品牌色系中發現。
- 有愛: 從前身綠能公益與綠益共享來看,不難發現,陽光伏特家的創業源頭與公益緊緊相扣,營造了「有愛」的品牌個性。
- 周全: 能從整體的簡潔流程中深刻體會。企業投資太陽能是一件繁瑣的事情,陽光伏特家能細心全面地將如此繁瑣的流程化為簡潔的型態讓民眾參與,沒有周全的品牌個性是無法實現這樣的服務。
商業面向 Business Side
募資平台模式
陽光伏特家的商業模式其實是大家可能熟悉的募資平台,差別在於陽光伏特家販售的東西只有一個,就是綠能;而民眾可以在募資平台上刊登的商品也只有屋頂。
不過相較於其他眾籌平台,如,嘖嘖、FlyingV,陽光伏特家的募資平台有個很明顯的差異。
不像多數的眾籌平台,消費者直接對應的是募資商品的商家,過程中如果有任何問題,也是直接與商家對口溝通,而不是平台。陽光伏特家則不同,出資者不會接觸屋頂的提供者,而是直接與陽光伏特家接觸,由陽光伏特家負責所有事務的處理。這樣的方式能明顯提高出資者的安心感。
台灣首家販賣綠能的民營企業
不過在今年9月,陽光伏特家取得全台第一張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後,代表陽光伏特家的角色將會變得有些不同,陽光伏特家將與台電一樣,成為能夠「賣電」的企業。
陽光伏特家未來不需要將電廠發的電販售至台電,而是能直接販售給願意使用綠電的企業或單位。未來販售的綠電,每一千度都會有一張 「再生能源憑證」,對於提倡CSR的企業而言,有憑證能夠證明綠電使用的比例,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挑戰與機會
相較於單純賣電給台電的模式,陽光伏特家未來轉換成直接售電給企業的角色,雖然為自己在綠能領域中鞏固了領先的地位,但風險與挑戰還是增加不少。
售電給台電的模式,只需要單純地將實際發電量賣給台電,再將營收分配給出資者及屋頂擁有者。但是當轉換成直接對企業售電的身份,陽光伏特家勢必就必須考慮到「供與需」的問題。例如,當需要綠電的企業高於供給的電廠該如何快速提高綠電供給量?
同時,陽光伏特家已經證實媒合平台的模式是可行的,那麼可預期的是,未來會有更多類似的媒合平台企業出現。對於轉向售電的陽光伏特家而言,這意味著電力供給量預期會提高,但同時,如果陽光伏特家從平台轉向綠電直售的過渡期太長,則面臨的很可能就是來自於新加入者的直接挑戰。
品牌力 X 商業力
商業模式打穩成長地基,品牌才是成功走入消費者心中的關鍵
陽光伏特家的成長,歸功於完整的商業模式,讓陽光伏特家即使在自身沒有屋頂、沒有資金的條件下,仍成功將全民綠能的模式建立起來。從最近開案的案廠,都能在開案五分鐘內銷售一空,就能知道這套商業模式慢慢贏得出資者的信心。
不過真正吸引我的,是陽光伏特家的品牌經營。同時接觸到企業級投資與陽光伏特家的服務,深刻感受到陽光伏特家的品牌體驗創造出的極大吸引力。陽光伏特家的品牌識別、文案,清楚傳達品牌的立意宗旨,更透過優秀的品牌體驗,降低民眾對於投資太陽能的擔憂。
不同於各承包商單純以投資回報的角度來與企業溝通投資,陽光伏特家讓我感受到品牌相信綠色能源能帶來龐大公益的信念。
總結來說,我認為陽光伏特家的品牌宗旨從前身的綠益共享、綠能公益就一路延續到現在的陽光伏特家,方式稍有調整,但整體的方向緊扣核心,沒有偏移。而目前的整體品牌規劃,更是非常簡潔明瞭的傳遞陽光伏特家的所有價值觀與理念。在商業表現上,陽光伏特家透過完整的募資平台服務,穩定的累積經手的電廠、參與者與分配的電費。
陽光伏特家無論是在品牌力亦或是商業力的表現上,都做到了相當完整且定位清楚的成果。不過在面對從媒合平台轉至綠電直售的過渡期以及可能出現的潛在挑戰者,陽光伏特家仍需要謹慎規劃與面對。
品牌基本資訊
- 2016年6月,全台首座群眾出資的全民電廠:台南擔仔一號
- 2016年10月,將綠益共享、綠能公益兩個平台整合為「陽光伏特家」
- 2018年4月,全台最大太陽能全民電廠:台南擔仔六號
- 2019年9月, 取得台灣首張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
參考資料
- 陽光伏特家官方網站
- 從0到60,陽光伏特家3招逆轉創業絕境
- 太陽能板募資始祖轉行!陽光伏特家拿到第一張「純」賣綠能執照,交易如何進行?
- 【尋找台版公民電廠】從舉步維艱到團購「秒殺」 小額投資太陽能不再冷僻